解码“奔驰标准”:造好开好坐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豪华好车

都市车界 08-08 358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颖

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研发与生产迈入第20个年头。8月5-7日,一场以“奔驰标准”为名的科技日活动在北京开启,没有炫目的概念,只有对“好开”与“好坐”的深度解构。当底盘的毫米级调校数据与座椅的万次测试报告被呈现,奔驰的豪华,藏在139年造车积淀里的执着便一览无余——那是对每个零件的较真,是对每次体验的打磨,更是对“标准”近乎偏执的坚守。

底盘的玄学:从数据到体感的精密博弈

奔驰认为,底盘的调校是一门玄学的艺术。作为汽车的“动态灵魂”,奔驰对底盘的理解早已超越“能跑”的基础。

在底盘实验室,1000余个零部件性能指标被转化为130余项可量化KPI,40个传感器实时捕捉100多个方向的振动、倾角与压力数据,最终凝结成“驾控黄金标准”五大维度:驾乘舒适性要“过减速带如履平地”,安全感需“极端路况下可预期”,掌控感要“始终有余力应对突发”,运动性与精准性则需在高低速场景无缝切换。

此外,好的底盘需要一步步打磨出来,梅赛德斯-奔驰底盘研发严格遵循CAD、产品验证、数字原型测试、原型车测试、数字孪生、量产车验证6大步骤,数字仿真+实车锤炼缺一不可,历经4年打磨,以完善系统的研发流程,造就奔驰标准的好底盘。

值得一提的是,调校底盘舒适度,奔驰还有一招独门秘籍:“金屁股”工程师的“体感校准”。这些专家能靠触感分辨减振器阻尼0.1N・s/m的差异,闭着眼判断敏捷操控系统是否实现“初段柔韧过滤细碎振动,中后段扎实抑制车身起伏”。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工程师从上亿种阻尼组合中筛选出的“中国配方”,让钢悬车型拥有接近空悬的质感。液压衬套作为底盘“软组织”,其不同方向、频率的刚度需精确到0.1N/mm,经独家调校实现“遇冲击柔如海绵,遇颠簸韧如弹簧”,将减速带X向冲击峰值降低三分之一。

同时,活动现场奔驰还向媒体展示了最新的线控转向技术。这是一项打破机械限制的电子转向技术,低速时单侧打满仅需170度,高速时转向比放大增强稳定感;搭配正负10度后轮转向,长轴距车型转弯半径堪比紧凑型车。这项技术采用双重供电、通信与执行器硬件的双冗余设计,安全可靠,极端失效时ESP系统可平稳刹停——这套系统已历经200万公里测试,印证“安全优先”准则。

座椅的细节:从骨架到感官的全维守护

“坐奔驰”的口碑藏在细节里。梅赛德斯-奔驰座椅的舒适与豪华,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天花板。真正的豪华,不仅在于看得见的表面,更在于那些看不见的细节。而奔驰标准,就在那些看不见的细节里。活动现场,工程师与媒体用手术刀亲自解剖了一台全新的E级车座椅,零距离观察奔驰对于座椅的细节把控。

在奔驰,一台座椅的研发周期甚至高达1460天。以E级车的座椅为例,就拥有:1,000+个精密零件、400+套工装模具,覆盖材料、功能、舒适与安全等2,000+项专项测试及仿真,以及包括不同缝线、颜色和功能等3,000+种配置组合。而在整个奔驰家族中,这样不同的座椅类型,有上千种。

真正好的座椅,必须量身定制:奔驰拒绝行业通用化方案,并会根据不同车型,开发专属的骨架平台,不仅确保每个座椅与车型空间、功能需求的完美匹配,更铸就了专属定制的安全基石。奔驰座椅骨架采用全电泳防腐蚀工艺,360度无死角防护,确保15年不失效,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此外,奔驰座椅在温度调节与通风舒适上展现出细致考量。座椅加热功能覆盖全面,E级车加热垫面积达0.84平方米,S级轿车更在中控扶手、车门扶手等处增设加热,驾驶员位加热丝长度达39米。通过热测绘技术,工程师精准消除“热点”,让座椅表面始终维持最佳体感温度,避免灼热感。

通风性能同样出色,每张座椅至少集成4个风扇(S级达5个,为行业平均标准2倍以上),能提供9升/秒的超大风量,同时将噪音控制在40分贝(优于电脑散热风扇),完美平衡散热效率与NVH体验。

奔驰座椅更带来SPA级全感官体验与健康守护。座椅可联动Burmester®4D环绕立体声音响、杜比全景声®、氛围灯、香氛及通风/加热/按摩功能,构建视、听、触、嗅的沉浸感。

早在2014年首创的汽车热石按摩功能,需在-40℃至80℃区间完成1480小时(相当于连续使用61天)耐久测试,远超行业标准且避免面料损伤。

此外,所有车型均通过德国脊背健康协会(AGR)认证,基于人体工程学全面优化座椅功能、尺寸、调节范围等,确保初坐柔软舒适,久坐仍能提供充足支撑,兼顾舒适与健康。

“全球+本土”共生:20年在华的奔驰标准

底盘与座椅的极致,指向“奔驰标准”内核:不是冰冷手册,而是“全球经验”与“本土需求”的共生。20年来,北京奔驰从生产E级车起步,成全球最大制造基地之一,累计产量超500万辆,13款车型(年内新增纯电CLA)覆盖全品类。

“奔驰标准”注入中国智慧:车身车间625台机器人实现100%自动化装配,四门两盖装配合格率超99%,精度0.1毫米;18种焊接工艺中,Arplas无痕焊接让焊点隐形,高速射钉铆解决异材连接难题;长轴距E级车213米涂胶(76层楼高),搭配每周“荧光液浸泡实验”,防腐性能成全球标杆。

研发“京沪双引擎”显“中国速度”:北京聚焦电动出行与本土化测试,上海深耕智能互联与自动驾驶,高速领航辅助12个月落地,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18个月开发——“中国创新”反向输出全球。正如工程师所言:“20年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按标准造车’,更是‘让标准适应人’。”

从底盘130项KPI的较真,到座椅40000次测试的坚持;从德国数字孪生模拟器,到北京工厂毫米级焊接精度,2025奔驰标准科技日揭晓:“奔驰标准”是把“好开”“好坐”拆解成无数“必须做到”,再用139年执着化为“理所当然”。

这是对“汽车非快消品”的坚守,是“一生一辆车”的承诺。以“标准”定义豪华,用“科技”赋能体验,梅赛德斯-奔驰不变的追求,是造好开好坐、满足奔驰标准和中国客户需求的豪华好车。20年在华深耕与百年标准碰撞,最终呈现的,是穿越时光的可靠与信赖——这,正是豪华最本真的模样。

责任编辑:秦文杰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