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2点,骄阳似火。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户家村村民卜鲁凤正在和家人闷棚,汗水顺着她的脸滴落。热得实在受不了,她就到地头的一棵大树下歇一会儿。
卜鲁凤家有6个大小拱棚,共3亩多地。今年春季拱棚种的主要是油菜。“到7月中旬,油菜基本卖完了,剩下的也因天太热烂了。”她说。收完了春季菜,她和家人要做的重要事情,不是继续在棚里种菜,而是闷棚。
“我家今年种的秋季菜主要是芹菜,不闷棚根本不行。”卜鲁凤说。户家村党支部书记李继更介绍,闷棚的原因,是菌害厉害。
户家村是黄河岸边一个不大的村子,全村540口人,人均半亩耕地。村民为了从这不多的耕地上多收入点,便种瓜菜,全村现在有大小瓜菜拱棚160多个。李继更说,户家村很早就是个瓜菜种植专业村,村民种瓜菜都很在行。用拱棚种菜,村民发现因连续种植,菌害严重,瓜菜死棵多。
2018年夏初,在市中街道办事处的组织下,户家村与相邻的瓜菜种植专业村纸坊村共同外出学习,寻找解决菌害的方法,学到的办法是闷棚。
“2018年夏天,户家村只有5户采用了闷棚治疗菌害。”李继更说。村民不愿闷棚的原因,是因为在闷棚的40天时间内,棚内什么都不能种,这么长时间快可以种出一茬夏季叶类菜了。多种一茬菜,便多一份收入。
李继更说,到2019年种春季菜时,闷棚的5户人家的瓜菜棚内,很少有死苗、死棵现象,瓜菜长得那是一个齐整。“有了示范成效,2019年最热的40来天,我们村需要闷棚的大小拱棚,全部闷棚了。”
闷棚前,户家村种瓜菜的村民会买来些鲜鸡粪,在棚外的空地上用塑料布蒙起来,让其在高温下发酵。闷棚时,要把棚内的瓜菜叶茎根、杂草等全部清理干净;这时棚外的鸡粪已半发酵,把鸡粪均匀地铺撒在棚内。最后打上杀菌剂,把棚封盖严实,便开始了长达40天左右的闷棚。闷棚结束后,也正好到了种秋季瓜菜的时间。
李继更说,闷棚期间,太阳好的时候,下午一两点钟,棚内温度可达七八十度。这么高的温度,不仅达到了杀菌的效果,棚内的害虫及虫卵也难以存活。
2019年后,不用村里发动,户家村和纸坊村的村民都会自发地去闷棚,让棚闲上40天左右,却能让他们种瓜菜有更好的收入。李继更说,户家村和纸坊村共有330多个大小瓜菜供棚,7年来,每年闷棚的数量都在200个以上。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