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三院的麻醉安全提醒:术前访视与检查的重要性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3: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晨 实习生 钱玺羽

明天就要做手术了,小安(化名)躺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心里七上八下。这时,一位医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纸,笑容可掬地说:“您好,我是您的麻醉医生,来做术前访视,有些情况需要跟您了解一下,也需要您签个字。”

小安心想:“哦,终于来了,签个字就完事了吧?”结果,麻醉医生迟迟没有要让小安签字的意思,反而“问东问西”。小安心里犯嘀咕:怎么问得这么细?连吃什么降压药、十年前做过的小手术都要问?还要我张嘴、抬头、看牙齿?跟麻醉有啥关系?不就是睡一觉嘛,用得着这么麻烦?

如果您也有过类似的念头,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您而写的。

今天,请让我告诉您一个关于“术前访视”的重要真相: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签字仪式”,不是在“走流程”,在麻醉医生的大脑里,一场关乎您生命安全的“深度扫描”和“精密作战计划”正在高速运转。麻醉医生问的每一个问题、做的每一项检查,都是为了给您最安全的个体化麻醉方案保驾护航。

问病史、手术史、过敏史?

您的心脏、肺、肝肾等功能,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决定了麻醉方案的基石。了解它们,是为了精准预判术中重点(如血压、血糖),个性化选择药物和剂量,并妥善安排您日常服用的慢病药物(停用或继续)。过敏史(药物/食物/消毒液等)直接决定我们能使用哪些安全药品和物品。既往手术麻醉史(如严重恶心呕吐)是宝贵的优化参考。您的坦诚告知,让我们能精准护航!

问吸烟喝酒?

吸烟(包括二手烟)可能影响您的肺功能和氧气交换,我们需要据此评估呼吸储备并优化术中呼吸管理。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代谢和神经系统,帮助我们更准确计算麻药用量,并预判管理可能的术后戒断风险。这不是评判,是为了定制更平稳安全的方案。

检查牙齿、张口度、脖子活动度?

全麻时我们需要在您睡着后安全放置通气管或呼吸罩。检查是为了发现松动的牙齿、假牙、小下巴、脖子活动受限等问题。这些“路况”可能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如牙齿损伤、插管困难)。提前了解,让我们能选择最安全的气道工具(如可视喉镜),制定备用方案(Plan B),并提前告知您相关风险(如松动牙保护建议)。

反复强调必须严格禁食禁饮?

这是最重要且您最能掌控的安全底线!麻醉会减弱您的保护反射。如果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肺,将导致严重的肺炎甚至危及生命(误吸性肺炎)。严格遵守禁食要求(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2小时禁饮清水),能最大程度排空胃内容物,将风险降至最低。

郑重提醒:即使一小口水、口香糖或奶(算固体!)都可能破坏安全屏障!请务必严格遵守,这是您为自身安全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现在您明白了吗?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时,绝不是在“走形式”、“问八卦”。我们是在运用专业知识,像一台精密的“风险扫描仪”,对您的身体进行一次全面“安检”:

识别风险,找出所有可能影响麻醉安全的“地雷”和“路障”。

评估风险,判断这些风险有多大,如何影响麻醉方案。

制定计划,为您量身定制最安全的麻醉药物、剂量、监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沟通协作,告诉您需要做什么(比如禁食、停药),解答您的疑惑,获得您的理解和配合。

签字,是完成法律程序的要求。但这场谈话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您的生命安全筑起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郭蕊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