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论剑|电影《捕风追影》:老戏骨VS新生代

文娱快报 08-25 1.2万

“暑期档”压轴登场的动作电影《捕风追影》,给观众带来不小的惊喜。成龙与梁家辉两位老戏骨凭借深厚的演技功底,为影片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与情感张力,而新生代演员如张子枫、此沙等也在他们的引领下崭露头角,展现出不俗的潜力。这种新老搭配不仅在表演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互补,更在影片的主题探讨中呈现出独特视角。

科技迷局中的传承与背叛

文|李紫嫣

电影《捕风追影》由杨子编剧并执导,改编自银河映像出品的香港警匪片《跟踪》。与港片原版和韩国的翻拍版本《监视者们》相比,影片敏锐捕捉到过去十几年数字技术革新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将叙事纵深拓展至警匪双方内部,深刻探讨了新兴科技秩序与传统经验直觉的冲突与和解,并通过设置警匪两组镜像“类亲子关系”将这一抽象议题具象化。警方的后生何秋果继承如师如父的前辈黄德忠衣钵,与同事一道,并用高科技与传统经验缉凶。而匪徒中“影子”与养子们的新老观念冲突,最终导致了他们相互背叛。

与原版《跟踪》和韩版《监视者们》开头就引入传统跟踪队不同,新版的《捕风追影》在开头就呈现了一段酷炫刺激的警匪“技斗”:警方有大数据分析系统、高效人工智能助手“辣妹”、全覆盖监控摄像“天眼”网络,布下数字时代的天罗地网;匪徒也有高级黑客破解系统控制电梯开关来阻截警方,利用虚拟影像在监控上制造“鬼车陷阱”,甚至抢劫形式也从《跟踪》的抢劫珠宝店、《监视者们》的抢劫银行,变为了抢劫数字货币密钥。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追逐戏,瞬间将观众拉入了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也为后续警匪双方各自内部的新旧理念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开头的高科技次世代警匪交锋后,退休跟踪专家黄德忠才姗姗登场。望着他的大群萌宠小狗和老迈的身形,观众在对比之下估计与警局后辈何秋果一样,想问问老头子“尚能饭否”。另一边,“影子”傅隆生这位老狼王也面临着被养子们取代的风险,理念传统的他被精通黑客技术的熙蒙忤逆,“狼崽”们大有想要弑父代之的风险。

同样是新旧理念带来的代际冲突,正反双方却因对冲突的处理方式不同而最终走向了不同结局。警方黄德忠和何秋果这对“老带新”关系塑造,要比《跟踪》与《监视者们》中温情许多,除了传授经验的师徒关系,《捕风追影》还将二人的关系塑造得更像父女,无论是搭档遗孤的背景故事,还是二人为骗过“影子”两次假扮父女温馨互动,都让警方的代际关系呈现出薪火相传的温情叙事。虽然此前何秋果对黄德忠颇有微词,警局的同事大多也因倚仗高科技而轻视依靠直觉与经验的退休老专家,但随着剧情进展,何秋果跟她的同事们虚心学习了黄德忠老一辈的经验和知识,与他并肩作战,最终将“影子”绳之以法。结尾抓捕匪首傅隆生时阳光灿烂,在阳光下“影子”无所遁形,伍耀磊等警局的年青一代承认了黄德忠传统经验的可贵,何秋果则接过他的衣钵成为优秀的跟踪专家。正派新老观念的和解引向了温情的美好结局,正如影片中黄德忠与何秋果的一段对话:年轻人自信地告知长辈“我已经长大啦,我OK的”,长辈则微笑给予信任“你OK的”。

而匪徒这边被导演创新性地塑造了一组养父子关系,与警方黄德忠、何秋果的“类父女”关系形成了二元对立。在原版《跟踪》与韩版《监视者们》中,“影子”与他的手下都只是老大与马仔的关系,只在提及师父时有较少篇幅的亲子关系塑造。而在《捕风追影》中,导演着重刻画了“影子”傅隆生与他的养子们之间危险又暧昧的父子关系。精通数字新技术的黑客熙蒙,代表着依靠数字科技的新观念,他早就告诉养父“时代不同,玩法不同”,甚至试图弑父以取而代之。在受到养子们背叛的那一刻,阴狠毒辣的老狼王也展示出了他过去依靠直觉和近身搏斗积累的超强实力,以传统格斗等手段反杀了几人,却在失去养子们的数字技术高科技支持后无法将天价数字货币提现,只能进行线上交易,最终露出破绽,被绳之以法。与警方的新老双方温情和解不同,反派的新老理念冲突剧烈,未能调和,终至新老两代相互背叛,是纯粹技术理性与极端个人权威的新老双输。

影片让警匪双方的“类亲子”关系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深刻揭示了本片的核心命题:在技术狂奔的时代,真正的破局之道从来不是新旧对决,而是和解与传承。影片的其他方面也是时时得见新老传承:成龙、梁家辉两位戏骨宝刀不老,贡献出精湛打戏和细腻演技,张子枫、此沙等年轻一辈演员也在他们的激励和指导下展露锋芒;影片既有“成家班”优秀的动作打戏设计,洗衣房一场打戏梦回标准“成龙式”功夫,也有开场炫酷的快节奏上天入地的警匪追踪。《捕风追影》正是以这般薪火相传的姿态,完成了对经典港片的深情致敬与超越时代的作者表达。

(作者为伦敦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武戏喧嚣  逻辑缺席

文|王文轩

作为暑期档唯一一部硬核警匪动作片,《捕风追影》以成龙和梁家辉两位老戏骨的正邪对决为噱头,延续了传统港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类型风格,引入了对于现代科技与传统侦查相碰撞的思考。然而,影片对武戏的过度呈现以及主题表达的杂糅与多义,致使其在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层面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缺陷。

电影改编自经典港片《跟踪》,《捕风追影》延续了原作“追踪与反追踪”的剧情设计,又融入了AI天眼系统、黑客技术等科技元素,使得剧情设定有着不错的基础。高科技犯罪与传统跟踪术的碰撞、警方与盗匪团的猫鼠游戏,本可以构建出一个紧张刺激且充满新意的故事框架,但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电影中的诸多情节缺乏合理的逻辑支撑,只是为了“盗匪团”的耍酷而存在。电影开篇,“影子”傅隆生所带领的养子盗匪团先是通过黑客技术让警方的“天眼”系统全面瘫痪,后利用AI生成虚假影像混淆警方视听并顺利劫走数亿资产,接着又在“影子”的掩护下上演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变装盛宴,成功逃脱了警方的追捕。这一系列的动作设计极具爽感,但仍掩盖不了明显的逻辑破绽,警察在这场戏中完全沦为衬托反派的“绿叶”。反派既然能入侵“天眼”系统篡改监控,却为了让黄德忠顺藤摸瓜找到嫌疑人画像,并没有去修改永利皇宫的监控录像。这种明显的逻辑破绽,瞬间打破了观众对故事的信任。

后期的诸多情节也有逻辑硬伤,比如以一敌二百、在囚车中也能顺利逃脱的“影子”傅隆生,最后却被“萌宠小队”轻易抓住草草收场,这种差距所产生的割裂感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影子”的仓促下线,只是为了衬托何秋果以及“辣妹”(AI系统)的光环。在整个故事的推进中,节奏也有些许失控。前半部分为了展现各人物性格和交代背景,铺垫冗长,尤其是“萌宠小队”所占据的篇幅过长,却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故事发展,导致情节拖沓,观众的观影热情被逐渐消磨。而后半部分又急于收尾,各种矛盾冲突一股脑地涌现,黄德忠与何秋果、傅隆生与养子们之间的恩怨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展开和深入,很多关键情节都是浮于表面,用血腥的打斗场面和暴力美学来渲染戏剧冲突,或许会在视觉上带给观众冲击,却无法触及心灵。

从人物塑造来看,《捕风追影》同样不尽如人意。成龙饰演的退休跟踪专家黄德忠,本应是影片的核心角色,然而在影片中他的形象却十分单薄,似乎只是为了打戏而存在,其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他的出现被简化为叙事工具,与“辣妹”所代表的算法追踪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的直觉和观察力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此外,他与何秋果的互动也缺乏足够的情感深度,对于何秋果而言,黄德忠是间接害死父亲的仇人,但两人之间的误会在一次见义勇为中就轻易解开,寥寥几句对话就交代了这些年他对何秋果的关爱,这显然无法让人信服。当然,何秋果这一角色本身也有很大问题,在影片中,她的成长线短得可怜,因为黄德忠的到来,她从一个警局“小透明”突然摇身一变,就成了团队中的“王牌”,中间缺少必要的铺垫和过程,让人无法认同。几次抓捕行动中,何秋果的人设过于单一,编剧只是赋予她可以一眼识别嫌疑人的技能,而忽视了她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应该具有的失误与进步,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角色的可信度。

梁家辉饰演的反派傅隆生,在影片中却被刻画得过于脸谱化,仅仅是一味地强调他的凶狠和强大,而对于他的犯罪动机、内心挣扎等深层次的东西,展现得太过笼统。他与养子们之间的情感关系,本可以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却被大量的打斗场面所取代,没有深入探讨这种复杂关系背后的人性和情感,导致角色失去魅力。除了主角,配角的塑造更多时候像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工具人,并不是有血有肉的角色。比如郎月婷饰演的女警察,戏份并不少,却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除了推动黄德忠的出场和下达一系列错误指令,再无任何意义。盗匪团的养子们更是让人一言难尽,这几个角色仿佛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了双胞胎熙蒙、熙旺还比较有记忆点和存在价值,其他几人在性格和能力上几乎没有太多的区分度,让人很难记住他们各自的特点,他们在影片中的行为动机也缺乏足够的合理性,沦为华而不实的视觉“花瓶”。

《捕风追影》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作品,成龙的动作美学配合精心设计的追逃场面,让观众在影院中收获实打实的快感,但剧情上的逻辑硬伤和人物塑造的浅尝辄止,让这场视觉盛宴在热闹过后稍显空洞。未来,动作类型片的创作在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更需要严密的叙事骨架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来托底,完成超越感官刺激的灵魂共鸣。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曲鹏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