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怀晓
中国女乒的集团优势“坚不可摧”。IC photo
8月25日凌晨,2025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比赛落下帷幕,国乒以3冠3亚收官,无缘男双、男单金牌。
林诗栋/蒯曼大满贯混双四连冠、孙颖莎/王曼昱再度携手后的女双首冠、女单包揽四强后孙颖莎女单夺冠,让国乒在这三个单项中依旧具备明显优势,但男双和男单的两枚银牌,特别是男单只有林诗栋一人晋级16强的尴尬,凸显了中国男乒的“断层危机”。
又是内战
女乒交出完美答卷
继多哈世乒赛之后,孙颖莎和王曼昱时隔三个月再次在决赛中碰面。
北京时间8月24日深夜,WTT瑞典大满贯女单决赛迎来这两位最强女单的第26次直接交锋,最终孙颖莎略胜一筹,以4:2战胜王曼昱,继新加坡大满贯、重庆冠军赛、澳门世界杯、多哈世乒赛夺冠之后,本赛季第五次登上女单冠军领奖台。
赛后,孙颖莎表示很开心能够在瑞典第一次举办的大满贯中拿下冠军,不管是单打冠军还是和王曼昱的双打冠军,都非常圆满。
孙颖莎所说的圆满不无道理。在当今世界乒坛,中日女乒之争仍是主旋律,但中国女乒的集团优势“坚不可摧”。
本站比赛,九名国乒女将表现稳定,七名女将晋级16强,最终包揽四强。在孙颖莎和王曼昱的身后,还有陈熠、石洵瑶、蒯曼等后备力量表现出色,保持了不输“外战”的佳绩。无论是女单还是女双赛场,国乒姑娘都交出了满分答卷。
其中,孙颖莎连克老对手早田希娜和伊藤美诚,王曼昱连胜新对手长崎美柚、桥本帆乃香。日本一姐张本美和爆冷不敌巴西一姐高桥布鲁娜止步32强,大藤沙月则败在24岁国乒女将石洵瑶拍下。
最终的决赛之争,依旧是孙颖莎和王曼昱之间的强强对话。
当孙颖莎稳居世界第一、王曼昱保持最佳状态、蒯曼等新生代加速成长,中国女乒已形成老中青三代“协同进化”的良性竞争生态。这种内部竞争不仅不会削弱整体实力,反而会催生更强的统治力,让中国女乒在国际赛场上继续保持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再输外战
男乒已无集团优势
相比女单的大圆满,男单令人揪心。25日凌晨,在最后进行的男单决赛中,林诗栋在1:3落后时连扳两局,却在决胜局以2分之差不敌东道主选手莫雷加德,无缘冠军。
这是莫雷加德生涯首次登顶WTT大满贯赛事,也是国乒首次丢掉WTT2000积分的赛事冠军。
国乒男单无缘桂冠,这不是林诗栋丢掉最后关键分的问题,更多还是整个男队实力厚度的问题。
本站赛事,由于王楚钦缺席,国乒男队只能以残阵出征,结果林高远、向鹏在男单首轮就被淘汰出局,梁靖崑、陈垣宇、温瑞博倒在1/16决赛,16强中,只剩下林诗栋一颗独苗。
林诗栋从16强开始便独自前行,从沃尔瑟到邱党再到西蒙·高茨,他一路抗下了三名欧洲选手,最终晋级决赛,但没能扛到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林诗栋在WTT比赛中输掉了7场单打比赛,其中4场失利均来自外协,除了1:4不敌雨果外,其余三场比赛均打到决胜局。
这位20岁的新星虽展现出不俗韧性,但体能与经验的短板在决赛中暴露无遗。曾经的主力梁靖崑、林高远状态下滑严重,已难担大任。由于王楚钦的缺阵,男队“新老断层”问题,在瑞典站被彻底放大。
男双赛场同样失守。林诗栋/黄友政决赛2:3惜败中国香港组合黄镇廷/陈颢桦,国乒由此延续自今年2月新加坡站后的男双“冠军荒”。
突尼斯常规挑战赛、多哈世乒赛、斯科普里常规挑战赛、卢布尔雅那球星挑战赛、萨格勒布常规挑战赛、美国大满贯、瑞典大满贯,国乒男双已连续7站赛事与冠军奖杯失之交臂。
欧洲组合如瑞典的卡尔森/法尔克、德国的杜达/邱党等,已形成集团优势,国乒男双却仍在“试错”阶段。
欧洲崛起
从“挑战者”到“统治者”
去年巴黎奥运会男单颁奖台上,站在樊振东两侧的是法国选手菲利克斯·勒布伦与瑞典选手莫雷加德,这近似一个标志——当前世界男乒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日、韩东亚三强鼎立格局渐成往事,欧洲选手正在崛起。
在本站赛事首轮比赛结束后,日本媒体曾发文称“中国男乒陷入危机”,指出张本智和、户上隼辅等日本运动员近期技术革新,对国乒选手前三板压制战术已经趋于成熟。
在欧洲选手扎堆的上半区,奥恰洛夫、西蒙·高茨等老将凭借经验与针对性战术,在比赛中展现的逆转能力屡屡压制国乒选手,以拉森福斯为代表的新生代欧洲提速搏杀打法,也在持续冲击国乒传统快攻体系。
更致命的是,自巴黎奥运周期以来,欧洲男乒已悄然完成“换血”,莫雷加德、勒布伦兄弟、杜达等新生代迅速成长。
反观国乒,林高远、梁靖崑等“老将”状态低迷却占据主力,林诗栋、黄友政虽被重用,但还是缺乏打硬仗的能力。王楚钦虽仍处巅峰,但独木难支,男队的“领军人”真空,已成为最大隐患。
瑞典站丢失的男双和男单冠军,再度暴露出国乒男队的深层危机。面对欧洲军团的全面崛起,中国男乒若不能尽快解决“领军人断层”与“新人后劲不足”两大顽疾,洛杉矶奥运的夺金之路,将比巴黎更加凶险。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