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文明乡风建设等人才需求,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根据《方案》,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实施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其中,针对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短板弱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等举办一批专题培训班。鼓励各市组织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市级班。全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6307人(含“师傅带徒”项目),其中:常规培育31879人,专题培育4428人。市、县两级培训33027人,省级培训3280人。
在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方面,重点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主体培育。聚焦玉米、大豆、小麦、花生等作物单产提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培训。开展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重点面向肉牛奶牛养殖大县(农场)开展肉牛奶牛养殖培训,面向菜农、畜禽养殖户和内陆养殖渔民、退捕转产渔民开展“2棵菜”(豇豆、芹菜)、“7条鱼”(乌鳢、大口黑鲈、鲫鱼、鳊鱼、泥鳅、黄鳝、牛蛙)和山东省确定的葱、乌骨鸡以及各市自行确定的重点问题品种开展种植养殖培训。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烘机械化作业环节,因地制宜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机手、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
在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方面,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人才需求,突出农业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新能源等融合的“农业+”新产业,培养素质能力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高度契合的带头人。围绕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开拓新市场、做大新业态、拓展新空间,重点面向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农产品出口标杆县以及其他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壁垒、境外市场准入等关键法律法规,合规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法,提高外向型经济主体合规风险防范能力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农业“丝路先锋”外贸人才培训,培育一批优秀外向型高素质农民。
在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方面,围绕贯彻落实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有关要求,广泛普及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提升农民保护传承农耕文化、践行移风易俗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批乡村文艺创作者、乡村文化传播者和农文旅融合型产业带头人。重点开展乡村礼俗传承人、农耕技艺传承人、村艺工坊传习人和乡村工匠等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围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开展乡村治理人才培育,提升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重点对农村改厕、乡村普法宣传、乡镇和边境村乡村治理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方案》要求,各市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本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农民学员满意度达到90%以上,确保202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集中教学阶段培育任务。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