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杨文海
走出ICU,却走不出功能的牢笼——气管切开无法言语,四肢肌肉日渐萎缩,维持生命的鼻饲管同时也是患者尊严的负担……这正是“ICU后综合征(PICS)”,这也是众多脑卒中、脑外伤患者脱离危险期后面临的困局。临沂市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正在帮助患者打破这一僵局,不仅可以恢复肢体活动能力,还能重获生命的尊严。
面对ICU后复杂的康复需求,重症康复科构建起一套精准高效的技术体系:在呼吸重建方面,整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膈肌起搏电刺激与渐进性脱机训练,系统化解决呼吸机依赖难题,帮助患者平均脱机时间显著缩短;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应用经颅磁刺激靶向促醒结合多模态意识评估,有效提升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在运动功能重塑阶段,依托床旁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电动起立床负荷训练,逐步攻克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直立耐受困难,为肢体功能恢复“铺平道路”。
创新模式是成效的重要保障。科室建立“HDU过渡病房”架构,实现监护条件下康复训练无缝开展,真正做到治疗与康复同步。每日多学科联合查房机制(MDT)汇聚重症医学、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动态调整治疗策略,形成覆盖急性期到恢复期的全周期康复闭环。
数据见证突破。重症康复科在多项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平均住院周期较传统康复显著缩短,胃管拔除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绝大多数患者成功实现重返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不仅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更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沂市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技术的力量和人文的温度正转化为患者迈向新生的力量,每一次起身和迈步,都是对生命权利的有力回应。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