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王川
刚换好的尿不湿又被黄色稀便浸透,宝宝哭闹着蹬腿,小肚皮一阵阵发紧——这场景,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噩梦”。小儿腹泻就像不速之客,总在孩子免疫力薄弱时悄然降临。小儿腹泻为何如此常见?该如何科学应对?今天,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专家陈红苓带大家深入探究。
6个月至2岁婴幼儿
是小儿腹泻高发群体
陈红苓介绍,小儿腹泻,医学上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发,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疾病。它是儿童常见病,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
全球每年约有17亿例儿童腹泻病例。在我国,5岁以下小儿腹泻发病率约1.80亿人次,6个月至2岁婴幼儿是高发群体,1岁以内患儿约占半数。这一疾病如潜伏的“健康杀手”,威胁着孩子的成长。
揪出腹泻的“元凶”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最常见):轮状病毒是“秋季腹泻”主因,秋末冬初频发。诺如病毒、腺病毒等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密切接触传播,防不胜防。
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潜伏在食物和水中,孩子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可能发病。夏季食物易变质,未煮熟的肉蛋、不干净的水,都可能为细菌提供机会。
寄生虫感染: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通过污染的土壤、水源或未洗净的蔬果进入体内,破坏肠道功能引发腹泻。
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等在孩子抵抗力下降时大量繁殖,侵犯肠道黏膜引发腹泻,长期用抗生素、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或有免疫缺陷的孩子更易感染。
非感染因素
症状性腹泻:孩子消化或吸收不良时,胃肠道无法正常工作,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便以腹泻形式表现。
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种类、数量不合理,会加重肠道负担。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肠道正常节律,导致腹泻。
过敏性因素:牛奶蛋白过敏较常见,孩子摄入牛奶或奶制品后,免疫系统攻击牛奶蛋白,肠道会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
抗生素相关腹泻:抗生素使用后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条件致病菌(原本不致病的细菌)大量繁殖引发腹泻。
其他疾病影响:肺炎、尿路感染等肠道外感染时,身体应激释放的炎性介质波及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吸收紊乱,引发腹泻。
发现危险信号
立即就医
孩子腹泻时,预防和识别脱水至关重要。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脱水表现:精神萎靡、嗜睡或异常烦躁;眼窝凹陷,哭时少泪或无泪;口唇、舌头干燥;皮肤弹性差,捏起腹部皮肤回弹慢;小便量显著减少;婴儿囟门明显凹陷。
其他危险信号:大便带血或呈果酱样;持续或顽固性呕吐,无法进食进水;剧烈腹痛,哭闹不止;持续高烧不退;年龄小于6个月或有基础疾病的孩子,腹泻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就医。
家庭护理核心:
防脱水、保营养
如何正确使用口服补液盐?WHO推荐的低渗ORS是治疗轻中度脱水的首选。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配比,不可自行加糖、果汁或用其他饮料代替,否则可能加重肠道负担。
患儿腹泻一开始就需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次腹泻后,按年龄补充一定量:<6个月50ml;6个月-6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按需补充,直至腹泻停止。需小口、少量、多次喂,目标是孩子尿色清亮、尿量正常,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小儿腹泻,谨慎用药
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需医生判断后开具。滥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延长病程,引发更严重问题,家长切勿自行使用。
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能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缩短急性水样便患儿病程,减少腹泻次数,需按医生指导,根据年龄和体重用药。
益生菌:部分菌株可调节肠道菌群,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可遵医嘱选用。注意有些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最好间隔2-2小时,避免益生菌被杀灭。
补锌:锌元素有助于肠道黏膜修复。WHO推荐腹泻儿童补锌(6个月以下10mg/天;6个月以上20mg/天),连续10-14天,可修复肠道、缩短病程、减少复发,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补锌产品。
构筑防线,预防是关键
勤洗手:这是最有效、基本的预防措施。家长和孩子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处理食物前后,要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揉搓不少于20秒,可去除手上病菌,防止感染肠道。
注重卫生:妥善处理孩子粪便,尤其是腹泻时,避免病菌传播。保持厨房、卫生间清洁,定期消毒玩具和常接触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稀释后擦拭。夏季注意食物储存和加工卫生,不吃变质、过期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
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重症轮状病毒腹泻,家长要按宝宝规定月龄,尽早完成全程接种。接种后身体产生抗体,可中和病毒,减轻症状。不同疫苗接种程序不同,需咨询医生。
科学喂养:坚持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含丰富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能降低腹泻风险。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避免过早或一次添加过多新食物。
避免接触:在腹泻高发季节,少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这些地方病菌易传播,孩子抵抗力弱更易感染。必须外出时,要给孩子戴口罩做好防护。
小儿腹泻虽常见,但掌握科学知识就能从容应对。陈红苓介绍,核心原则是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脱水,合理喂养保营养,密切观察识别危险信号,做好日常预防。孩子出现脱水征兆或其他危险情况时,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