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葆元
人是一步步往前走的,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步子想回过头去看看。看什么呢?看来路。岁月是一阵彩色的风,由记忆保存,来路却是原色本样的,即使色彩褪去,仍然留着恒久的模样。
那次在济南南外环候车,车迟迟不来,眼睛无意识地在站牌上搜索,突然看到三个字:侯家村。公交车竟然能通到侯家村?在我的记忆里,那可是个偏远的地方。
十六岁的少年每年有10天的劳动课,我和我的同学打起背包,从佛慧山往南翻过一座座山头,到那个偏远的山村去。
从小摹习山水画的我,开始还为那些从没有见过的山形兴奋不已,走着走着,眼睛就疲倦了,那山仿佛都是一样的,张开巨臂拦在面前。感觉路被大山挡住了,走到山前,路却从山坳穿出去,始知,没有挡住路的山。
队伍几乎走了一天,记不清翻了多少山头,黄昏时分来到侯家村。正是仲秋,农村开始秋忙。我们住农舍、睡草铺,伸出手去,为秋天的收获献出一个少年的绵力。那是1966年。
在此之前,我参加了艺术门类的考试,在等待录取通知。未卜的结果让人忐忑,录取或落榜,决定着人生第一场胜负。似我等学子,少年学画,参加过数次少年美展,手里握有两张奖状,自认应该与落榜无缘。
我们的劳动是从山坡上往村里扛玉米秸,玉米摘收了,玉米秸捆扎起来扔在山坡上,那是村民冬天烧灶的柴火,要运回来。运输这些既不值钱、丢弃了又可惜的玉米秸的任务,就落在我们头上。
刚砍倒的玉米秸很沉,当地村民叫秫秸,女生需两个人才能抬起一捆,男生一人扛一捆,我们几个个子高的充大个儿,一人扛两捆。当两捆秫秸压上肩头,说实在的,真有点龇牙咧嘴!
十六岁的少年已经有了男子汉的气概,扔下一捆是可耻的。于是,龇牙咧嘴地走在崎岖的山道上,下了坡,再过一道沟,又经过近千米的土路,才能把秫秸卸到场院里晾晒成柴。
后来学习经济学,我思考过十六岁那场劳动的价值。从经济学的概念着眼,它没有多大意义,但那次逞强斗勇的“劳动”却在记忆中挥之不去,从开始就诠释着磨砺,那可笑的龇牙咧嘴从此种植在心中。在青年、在中年,遇到磨难时,我在灵魂里龇牙咧嘴,表面依旧从容。
改革开放之初,民营资本进入市场,我去了北京一家颇有名气的公司。事业部经理交给我一项包装设计任务。设计稿拿出来,经理满意,交董事会讨论,董事长指责这份设计没有领会公司精神,事业部经理吓得不敢抬头,那顿痛骂指向了我。我怒气上涌,感觉我的尊严受到侮辱。但很快,我平静下来,聆听着那场斥责。我不知道我脸上的表情如何,只能用平静维护着一个个体的尊严。与会的有一位公司领导,会后悄悄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们都以为你顶不住了,从你脸上一点云丝都没有看到。
我知道,我硬是用扛秫秸的那股气把这件事扛下来了。
我决定到侯家村去,公交车从山东大学新校址旁边一个道口插入南山。一进那个山口,我的记忆就被激活了,已经忘却的昨天一幕一幕在眼前复活。还是那些山,张开双臂拦着去路,山却绿了。
人是会变老的,山形依旧提醒你年轻时走过的路,但是路已经变了,由过去的石梁路变成了柏油路。
公交车逶迤前行,路越走越窄,擦着村舍的房檐前行。有房屋在侧,人就不孤独。过去沿途是没有这些房屋的,思维在混沌中开窍,这是民宿,这是便利店……当农村经济不再是单一的,村舍的色彩就丰富起来。
侯家村是留下我青春气息的地方,在山山峁峁间寻找,我找到真迹,那条载着我们扛玉米秸的小路依然躺在那里。不知是疏远久了,还是长期在草丛中沉睡,它荒芜了。疯狂占道的草告诉我,少有人从这里经过。
我寻找当年画过的壁画、写下的标语,旧墙已经推倒,代之以新的小楼,楼院的门有的敞开着,往里窥探,希望看到一个熟稔的身影。一个中年女人从另一头走来,老远就盯住我,走近了,停下脚步问,你是外边来的吧,你找谁?我说不上来找谁,我只是想找侯家村的人,应该说是找老乡吧。
我说,村里应该有个戏台?女人点点头,往远处指了指,那边果然有个撂荒的台子。当年这个台子可不荒凉,村里有个剧团,因我们到来,为我们演出话剧。
化妆师是我们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过,听说村民能演出话剧,立刻请缨。他简单了解了剧情,那妆化得很符合人物性格,演员们从没有顶着这么好的妆容登台,把小山村演得激情澎湃。
眼前这个女人当然不知道那一场盛大的演出。我便说出了演出人员的名字,他们大部分已谢世了。女人听到侯德山这个名字,立刻高声说,他老人家还健在,就在那个大门里住!她应该是这个山村的后代。
往事被风吹雨打去,被唤醒的是创造往事的人。蓦然回首,那里有他青春演出的剧目。人生原来如此!
当年,从侯家村劳动回来,我收到艺术学校的通知:考试作废。青春年华,初尝了路的艰难。
青春有弹性,把它压下去,它就会用同样的力量弹起来。这是扛玉米秸的效应!
青春又像日出,无论昨夜如何阴云密布,只要次日阴云散去,每次日出都是喷薄。登泰山看日出,似乎只有那个日出才是人生的奇观。
有一次到小钦岛去,小钦岛在渤海中间,远离大陆,在这里体验一种渔家生活。导游说,在岛上可以看日出。于是大家凌晨4点钟披衣而起,纷纷登高看太阳如何从海水中跃起。
同事中只有一个家伙呼呼大睡,无动于衷,便问他:为什么不去看日出?那人说,日出有什么好看的?我在家乡种地,天天看日出!
日出就是我们的生活,不管你看见或没看见,它都循规而出,届时而落。日落告诉你,今天结束了,新的开始在明天的日出里。我们只能在记忆的光里寻找落日的余晖,对明天的辉煌是追求,一步步不倦地走着追求。
(作者为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