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滨州


用脚步丈量基层
“知行淬火·赋能发展”体悟实训学员 何斌
“大爷,您的退役军人优待证申请材料还差一份登记表,我帮您在线填好打印出来!”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门牌在阳光下泛出微光,当优待证传递来老兵手掌的温度,我更加确信:基层才是检验退役军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体悟实训褪去的是“纸上谈兵”的茧,长出的是“实干担当”的翼。
服务站里见真章。为了让服务站真正成为“退役军人之家”,我在棣丰街道征退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一起记台账、跑部门,把“全生命周期服务”从白纸黑字的方案细化成“老兵办事流程图”。一位老兵感慨道:“以前办事总怕漏了啥手续、跑错了地方,现在有了这流程图,就像有人领着咱走一样,心里亮堂多了!服务站真是咱老兵的‘暖心窝’啊!”。在基层工作的生动实践里,我更加懂得:“高品质服务”,就要把每件“小事”都办进老兵的心坎里。
案牍之间悟传承。为出版《老兵心语——百名老战士讲党史军史》一书,我逐页核对史实,为模糊的记忆补充细节,给褪色的故事配上照片。字斟句酌之间,方知讲述者穿越枪林弹雨而来,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火种。一位老兵动情地说:“你们把故事留住了,我们就永远活着。”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优抚褒扬,不仅仅是物质保障,更要让英雄精神永远“在线”,代代传承。
田间地头淬初心。曾以为“走访慰问”是清单上的数字、台账里的签名,直到在八一前夕走访一位在乡抗战老兵时,他颤巍巍打开褪色的木盒,军功章在阳光下闪着光,他却用布满老年斑的手抹了抹眼角:“比起牺牲的战友,我不算什么。”这话像重锤敲在心上——我们总说“岁月静好”,更要牢记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望着他浑浊眼睛里倒映的勋章光芒,我也更加明白:退役军人工作的初心从来都不是为了凑齐文件里的标准,而是为了擦亮这些深藏功名的荣光。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这片沃土,教会我的不只是工作方法,更是脚踩大地的踏实与坚韧。唯有事事躬行,才能听懂老兵的心声;唯有念念不忘,方能让“尊崇”二字落地生根。尤其是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翻看历史的厚重相册,走入一线的田间地头,展望前方的漫漫长路,让我更加坚定了淬火历练的答案:以初心映军心,用实干暖兵心,让每一次坚守都有意义,每一份奉献都被铭记。
基层沃土淬初心 实践熔炉增本领
“知行淬火·赋能发展”体悟实训学员 刘丹丹
“离开熟悉的机关科室,沉到基层一线,究竟是为了什么?”收拾行囊奔赴邹平时,我反复叩问自己。经过与县区同志半个多月并肩作战的日夜,答案逐渐清晰——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群众心声的“共鸣箱”,更是干部成长的“淬火池”。
沉到基层,是为了让政策“落地生花”。参与邹平“十五五”规划编制研讨中,看着县区同志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都市圈发展等战略,具化为铝深加工产业园的技改方案、小清河复航的物流规划,才真切领悟:政策的生命力不仅在办公室的字斟句酌,更在将“规划蓝图”转化为“施工图纸”的生动实践中。
扎根基层,是为了让服务“精准滴灌”。随同上级部门调研时,县区发改干部对企业需求、项目短板如数家珍,仿佛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张动态更新的“邹平经济图谱”。这种“把企业的事当自家事”的理念,更包含着一份贴地而行的温度,让政策红利如春雨般精准浸润发展沃土。
淬炼基层,是为了让干部“强基赋能”。曾几何时,经济数据于我不过是报表上熟悉却枯燥的符号。直到目睹创新集团的轧机将铝箔压至微米级的精湛工艺,聆听发改同志细算“每吨再生铝减少多少碳排放”的精细账目,才更加明白:每个数据背后,都跳动着企业创新的脉搏,凝结着干部较真的汗水。数字有了呼吸,指标有了分量,这正是基层赋予我们的“成长礼”。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场知行合一的淬炼,最终指向的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让每一份决策更贴民心、每一项举措更有温度。在基层这片沃土上,既收获干部的“成长值”,更积累发展的“含金量”,这便是沉下去的意义,更是再出发的底气。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