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国用电量首破万亿,“电荒”消失背后,山东密集政策破冰

桔子财经 昨天12:44 24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首次实现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这一数据不仅较十年前翻倍,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量总和,或接近法国与德国全年用电之和。

这一历史性突破背后,往年七月常见的“电荒”和“拉闸限电”这两个词却鲜见7月份的新闻热搜中。这背后,电力江湖正在发生一系列结构性改变,山东这个用电大户走在了新机制探索的前列。

1.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分析显示,1-7 月,第二产业用电量 3.7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8%,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5.7%。第三产业用电 1.13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8%,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8.2%,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42.6%。

在需求侧,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型用电负荷正在改变电力消费的“峰谷结构”。根据中能智库发布的《中国能源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25年5月,充电电量达6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9%,城市电力负荷已出现“夜晚抬头”现象。全国公共桩总数达408万台,构成典型“分布式用电+不确定负荷”的新模式,对电力系统提出更复杂的管理需求。

根据《新华日报》报道,前四个月,“新能源之都”常州市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加26.9%,汽车零部件制造用电量同比增加36.3%。为满足企业绿色转型需求,供电部门开辟分布式光伏接电绿色通道,助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43.14兆瓦,每年可产生绿电5000万千瓦时。

电动汽车是“电老虎”吗?新的耗电大户已经悄然登场。它就是人工智能。根据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的数据中心机架总量将超过950万架,年用电量突破1600亿千瓦时 。“十五五”时期,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年均增速预计将高达45.2%,到2030年,其用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8% 。大模型的每一次训练,都转化为对电力的吞噬。这彻底改变了电力需求的底层逻辑——从过去受宏观经济和季节性因素影响的周期性增长,转变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指数级的结构性增长。

根据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将达到1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

2.

7月31日,国家能源局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表示,截至目前,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高温天气助推居民用电。7 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203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8.0%,河南、陕西等省份居民生活用电更是激增超30%。

 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巨大的用电负荷压力下,往年7月份常见的“电荒”、“拉闸限电”两个关键词,今年却消失在新闻热搜中。

公开报道显示,7月5日,山东电网新能源出力达到6661.5万千瓦,占当时全网负荷的54.9%,占全网发电出力的63.1%。7月3日,江苏省用电负荷今年首次刷新历史纪录时,风光新能源发电达到6047万千瓦,同样创下纪录。

据电网公司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570小时,同比增加超过100小时。其中,江苏、山东、云南先后开展全省新型储能电站用电高峰期间集中调用,最大放电功率分别达714万千瓦、804万千瓦、474万千瓦,调用同时率达到95%以上,发挥了顶峰保供作用。

历史性拐点背后,电力江湖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在供给侧,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飙到36.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首次突破55%大关,火电占比直降至39.5%的历史低位。最值得关注的是,绿电交易规模暴增49.3%,达到1540亿千瓦时。

在电力市场上,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速构建。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上半年市场交易电量高达2.9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9%。跨省跨区交易量更是同比猛增18.2%,省间壁垒被彻底打破。去年,江苏绿证交易规模增加4倍、增至385万张,交易规模全国领先。

新的市场机会正在迎风猛长。

无锡市新吴区集聚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800家。受到产品出口要求,企业需要绿电消费以应对欧盟“碳关税”。2024年,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在新吴区设立了国家电网首家绿电绿证服务站,仅去年就帮助72家企业购买绿电18.8亿千瓦时,购买绿证81万张。

水发能源官网显示,2024年水发能源集团共完成绿证交易124.15万张,取得净利润约454.09万元。

2024年8月,山东高速旗下能源发展公司通过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首笔国内绿证交易,在高速路域光伏领域实现国内绿证交易“零”突破。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山东今年电解铝绿电消费比例26.2%。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得绿电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在26.2%的绿电消费配额下,山东电解铝、水泥、钢铁这三个重点用能行业里中的249家企业,被明确要求绿电消费2025年要达到26.2%的目标,其中包括南山铝业、信发铝业、滨州北海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1—12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47.34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1.58亿个。

2024年,全省风电利用率96.4%,光伏利用率98.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值0.5、1.7个百分点。

今年7月,山东电力完成全国首批现货模式下带曲线绿电交易,经营主体绿电交易由过去按月度电量签约变为按小时电量签约,与电力现货市场有效衔接,精准匹配绿电发用两侧需求。

今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到虚拟电厂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参与电力交易机制等。

根据华泰证券预测,我国虚拟电厂正在向市场型过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元。

1月16日,国内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在烟台投用,并完成接入可调负荷资源池近百兆瓦。烟台市数字化虚拟电厂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规模50万千瓦可调负荷资源池,相当于少建了一个50万千瓦的火电厂。目前烟台市数字化虚拟电厂已对接360余家资源用户,累计接入39.3万千瓦容量可调资源,涵盖充电桩、中央空调、储能、光伏、铁塔基站、海水淡化、电采暖等12类可调负荷类型。烟台市公交集团通过接入储能、充电桩等资源,年收益近百万元,相当于多售出数万张车票的利润。

“政策破冰让虚拟电厂从概念走向盈利。”这座虚拟电厂的运营方、东方电子董事长方正基表示,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后,该公司承建的3家虚拟电厂首批入市,其中烟台项目3月收益8万元,6月因资源扩容增至15万元,预计第三批资源接入后月收益将接近20万元,收益的60%直接返还用户,从电费单中抵扣。

用电量突破万亿大关下,这些供给侧与消费端的新机制、新模式,加速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成。

责任编辑:蔡宇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