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沂市城管局锚定城市防汛“一盘棋”治理目标,坚持市县统抓、以市带县,聚焦机制重塑、智慧赋能、闭环防范、资源联动四大维度,综合协同发力,推动县域防汛工作全方位跃升。
“五图”引领,搭建防汛机制新框架。指导各县绘制防汛责任分工图、队伍物资分布图、重点部位防控图、河道闸坝调度图、危险人员转移图“五张图”,以图为纲,挂图作战,有效破解县城防办力量薄弱、协调不畅、统筹乏力的被动局面。一是职责分工清单化。充分激活县直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力量,9县组建30支、1162人的专业防汛队伍,实行清单化管理,定岗定位定责。以沂水县为例,县级部门牵头设施调度运行等岗位270个、属地街道负责排水抢险等岗位168个、社区网格承担包片巡查等岗位260个,每个岗位均细化责任主体和操作规范,切实厘清“谁来防、防什么、如何防”的问题。二是指挥调度链条化。建立县级城防办工作规则,构建“预警发布、会商研判、指令下达、防范应对、复盘提升”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实现指挥调度高效运转。如沂南县创新“5分钟预警到人、10分钟启动响应、半小时全员到位”机制,提升防汛预警处置时效。三是任务落地网格化。九县全部推行网格化防汛模式,人员、物资、设备全要素下沉网格。82处下穿立交、低洼路段、地下空间等均落实“一点一策”,351个重点小区实行党员包保,145处危房等隐患点明确转移安置预案,防汛精准度和响应时效性显著提升。
智慧赋能,构建监测预警新体系。按照“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全”路径,指导各县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持续夯实县城防汛数字化根基。一是县级底座梯次建成。分3个阶段推进:系统布设视频监控。目前,9县通过自建、共享等方式,对立交下穿、低洼路段等关键部位布设视频监控,实现重点部位全覆盖,险情动态实时可视。推广安装监测设备。莒南县、蒙阴县、沂水县等在易积水区域部署积水监测设备,实现远程传输、现场警示等功能,超警戒水位时自动推送指挥中心及防汛责任人。其余县今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安装,届时将实现各县全覆盖。加快开发智慧平台。兰陵县在全市县域中率先建成城市防汛排涝信息化平台,集成河道水情监测、积水实时预警、闸泵远程控制、风险预测预判等功能。今年汛期,兰陵发生5次强降雨天气,其中8月14日3小时降雨量达到73.3毫米,依托平台科学预警调度,保障安全度汛。“十五五”期间,将全面推广“兰陵模式”,逐步推进县域防汛信息化平台建设。二是市县联动实时贯通。将县城重点部位视频监控接入市级指挥平台,目前9县已接入112处,在市防汛指挥中心可随时调取、查看县城积水情况;同步依托市级平台搭建市县两级视频连线系统,市级与9县保持实时互动,在线开展靶向指导,将以往“事后调度”转变为“事前事中指导”,县城防范能力有效增强。三是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指导各县城防办深化与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应用场景,全面、立体监测城市雨情水情汛情,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全域贯通,织密条块联动防护网。聚焦防汛关键环节,通过精准预警、精细防控、精心帮扶,健全科学闭环应汛体系。一是多层级预警。综合运用印发通知、电话叫应、微信群提醒、卫星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对各级防汛责任人进行“穿透式”叫应,确保防汛指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达末梢”。二是多维度防范。雨前,各县对易积水关键点位提前预置排涝设备,强化巡查值守;雨中,实行“县区干部包镇街、镇街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片区、网格员包户到人”四级联动,组织开展河道巡查、应急排涝、避险转移,打通防汛“最后一公里”。雨后,及时复盘总结,消除问题隐患。如蒙阴县等县对13个重点小区分析积水原因,实施内疏外排,保障系统排水畅通。三是多渠道帮扶。市级组建县级干部带队的帮扶组,对各县开展“一对一”常态化帮扶。今年汛期,累计开展三轮“四不两直”全覆盖帮扶,解决难点问题105个。台风“竹节草”期间,下沉一线帮扶6次,有效应对台风和强降雨过程。
资源联动,打造区域防控新模式。紧扣防汛重点领域,以物资共享为基础、设施联动为关键、区域协同为保障,增强综合防范能力。一是物资统一调配。联动应急等部门建立防汛物资设备跨部门调拨机制,实现资源“一盘棋”共享、统一化调配。全市共配备大功率移动泵车131台,移动排涝能力达15.6万立方米/秒。各县城防办统筹辖区泵车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统一调度,做到未雨绸缪、精准布防,移动排涝效能充分释放。二是设施一体调度。指导各县从“单一内涝防治”向“洪涝协同共治”转变,对城区行洪排涝设施加强统一调度,统筹河道预排预泄、管网提前腾空、泵闸精准调控等关键环节,流域性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升。如平邑县将分属多部门管理的河道闸坝纳入县城防办汛期统一调度,科学制定控制运用方案,排涝效率大幅提高。三是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市级—组团—县区”的三级防汛抢险支援机制,将全市划分为4个联防组团,遇较大汛情灾情时实行跨区域支援。市级支援县城响应时间在2小时内,组团内县城相互支援在1小时内,全面提升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实战能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