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语通秦淮 声振乡村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4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宿恬祎 花珑泰 游皓宇

8月10日至16日,山东科技大学“语通秦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赴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镇安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抓手,深入乡村一线,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人才培育等维度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

在柞水县,实践团首站走访非遗柞水渔鼓传承人叶正印,不仅学习了传统演奏技艺,更创新用普通话演绎现代曲目,并通过网络平台扩大非遗传播半径;在云盖寺古镇,团队发现纸扎工艺传承受方言制约,传承人迫切希望提升普通话水平以拓宽交流渠道;在生态保护现场,实践团成员用标准普通话向游客宣讲生态知识,同步开展植被监测并建立生态档案;景区商户也积极参与普通话学习,力求提升服务质量;产业帮扶中,团队调研金米村木耳产业,详细了解种植技术与销售现状,并发起“我是中国娃,爱说中国话”倡议,通过趣味活动增强当地儿童普通话使用意识;在老庵寺村,针对方言影响产业对外合作效率的问题,团队提出加强普通话普及的具体建议。

抵达镇安县后,实践团走进助农直播间,用流利普通话推介镇安木耳,还邀请当地儿童参与互动,在直播中融入普通话教学。在蓝家湾壮族家庭,团队深切感受到普通话在促进民族交融、助力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此行还获专家赠书支持,为推普工作增添专业资源。

此外,团队还走访孝义文化园、红岩寺古戏楼、塔云山道观等文化地标,用普通话生动讲述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让传统文化更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一线调研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普通话是串联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纽带。”实践团成员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整理调研数据,持续依托网络平台推广普通话,当好乡村文化“传声筒”,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语言新活力。

责任编辑:主余凤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