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潍坊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守陵人杨智忠入选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并作为五位访谈人之一参加活动。
主持人映玲:杨大哥您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您守护和寻找烈士24年,今天来到现场,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杨智忠:很高兴我做的事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后我也会继续做下去。我们潍坊城市精神的第一句就是崇文尚德,很多人也加入了找家的队伍,因为我们都知道,烈士们一定很想家。
主持人映玲:“他们一定很想家”,这是您内心的感觉,更是您自己给自己提出的沉甸甸的责任。过几天就是9月3号,北京天安门广场将要举行盛大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您是一个老兵,对此有什么感想吗?
杨智忠:作为一名老兵,看到今天强大的国家和军队,我很激动。烈士们没有等到这一天,他们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很欣慰,向他们敬礼!
活动现场,杨智忠胸前“中国好人”的绶带红得耀眼。那一刻,很多人或许想起了那处长眠着720名烈士的烈士陵园,想起杨智忠与老伴坚守陵园的24载风雨晨昏,想起那些在墓碑前痛哭过的烈属和56位烈士“回家”的动人瞬间。这份荣誉不是偶然的嘉奖,而是对一段跨越二十余载的坚守最真诚的致敬。
以军人家庭之魂
守英烈传承之责
在潍坊昌邑市饮马镇西南的苍翠柏树林中,青砖院墙围绕着始建于1956年的饮马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720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也是退伍军人杨智忠默默守护了24年的“家”。
谈及守陵初衷,杨智忠说,自己的父亲曾在战斗中被战友舍命相救,两位救命恩人及自己的舅舅牺牲后均安葬于此。2001年,得知陵园招聘管理员时,他想都没想就向民政局做了申请。
申请通过后,他瞒着亲友,直接把东西搬到了陵园。面对家人的劝说阻拦,杨智忠看守陵园的决心始终未曾改变,“我总觉得守护烈士陵园是我军旅生涯的一种延续,在这里守护烈士英魂,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还是一名军人。”
就这样,杨智忠带着妻子和3岁的小孙女,住进陵园旁的小屋,就此开启与720名烈士相伴的岁月,这一待,就是24年。
以忠诚守护之心
践英烈守望之诺
初到陵园,生活清苦却宁静。2004年,妻子突发重病,治疗后需回家休养。这让杨智忠陷入两难:留,无法照顾妻子;走,愧对烈士英魂。
此时,来自烟台海阳的两位年轻人捧着烈士证明寻至陵园,称自己的爷爷是在1947年丈岭战斗中牺牲的,父亲生前一直惦念寻找爷爷的埋骨之地,始终未能如愿。杨智忠翻遍名册、走遍墓区,却未找到对应的墓碑,不得不告知对方“可能有一座无名烈士墓碑就是你们爷爷的”。两人听后在墓碑前跪地痛哭,那场面让杨智忠无比难受。“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烈士家属们对烈士那种彻骨思念和几十年接力寻亲的辛酸,比我难多了,我必须留下!”杨智忠坚定地说。
从此,为无名烈士寻亲成为他的使命。陵园720座墓冢中,仅有60座刻着姓名,17座模糊标注着地址。为了准确地为烈士找到亲人,杨智忠每天揣着笔记本穿梭碑林,将所有能查到的烈士姓名、籍贯、年龄、牺牲年月、参加战役等信息逐一比对,用近5万字的手写笔记,为烈士们勾勒出模糊的“生平画像”。“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心疼,烈士们牺牲的时候大多数只有十几岁二十岁出头,还是些孩子。把他们送回家,是我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情。”
以半生奔波之力
圆英烈归乡之梦
2004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杨智忠毅然踏上了寻亲路。他奔赴烟台、青岛等地,走村入户搜集线索。曾有革命后辈两次来陵园找寻亲人坟墓却一无所获,最终认领一座无名烈士墓并每年坚持祭拜所有烈士,这份执着让杨智忠十分感动,也更坚定了他“送烈士回家”的决心。
202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40位烈士的寻亲信息,其中包括78年前在三合山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纵二十五师战士、山东省莱阳籍革命烈士李洪绪。杨智忠经过陵园资料和墓地比对,确认与寻亲信息基本一致,经多方努力,联系到已寻亲70多年的烈士亲人。“能找到俺大爷的墓地,太不容易了。感谢你们的努力和照顾!”莱阳市沐浴店镇西石河头村村民李先生紧握着杨智忠的手说道。
随着事迹被传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媒体加入寻亲队伍。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陆续在青岛、临沂等地为多名烈士找到了亲人。2019年,杨智忠受邀登上央视《等着我》栏目,借助“互联网+”让寻亲从田间走访升级为全网接力。2024年清明,84岁的李宗芝看到陵园英名墙上哥哥“李书仁”三字泣不成声的场景,通过《道德观察》的镜头感动数万观众,这场迟到77年的“团聚”,凝聚着杨智忠日夜奔波、风雨兼程的心血。
24载光阴流转,昔日壮年已成白发老者。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杨智忠生活渐趋安稳,但那本磨破封皮的笔记本始终伴他穿行碑林。56位烈士魂归故里的背后,是跋涉万余公里、走访12处革命遗址的坚守,是8000多个日夜与英灵的无声对话。
有人劝他歇歇,他却坚定地说:“陪伴守护好英烈,把他们的英魂送回家,是致敬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这种精神,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做下去!”春去秋来,老人执着的身影依然在苍松翠柏间穿行,用生命践行“守陵亦是守初心”的誓言。
一份“中国好人”的荣誉是对“平凡人做不凡事”的最好褒奖,时过境迁,杨智忠却始终用“以己之微光照亮英魂归途”的坚守,向我们讲述着:善良没有形状,但坚持总会被看见。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