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桃罐头:从鲁南一隅到全球餐桌,看一颗黄桃的产业振兴蝶变

农超溯源 09-30 4302

金秋九月,鲁南平邑县的山东玉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往复抓取黄桃罐头,自动化生产线以每分钟30罐的速度运转,无菌车间内工人按规范完成质检流程——这处场景,是“中国罐头之都”临沂平邑县罐头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近日,记者跟随“齐鲁大篷车”项目共同走进玉泉食品加工厂与中国罐头文化产业综合体,探访这一鲁南特色产业从家庭作坊发展为百亿集群、产品远销60余国的转型路径。

从一颗黄桃到一罐好果

智能工艺破解“锁鲜”难题

在玉泉食品预处理车间,新鲜黄桃经清洗、去皮、分瓣后,由传送带送入真空预煮设备。“这套真空预煮集成技术是我们的核心工艺,曾获临沂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车间技术负责人介绍,与传统大锅熬煮相比,该技术通过85℃-90℃精准控温与负压环境,可减少黄桃果肉营养流失,同时保持果皮色泽与果肉硬度,解决了传统加工中“果肉软烂、色泽暗沉”的问题。

自动罐装前的挑选环节

杀菌环节是罐头品质把控的关键。在杀菌车间,封装后的罐头经90℃巴氏灭菌后,立即进入冷却区降至常温。“全程不添加防腐剂,靠的就是‘密封工艺+巴氏灭菌’的双重保障。”玉泉食品质量控制部负责人出示的检测报告显示,每批次产品需经过农残、重金属、糖水浓度等10余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贴标出厂。

作为平邑罐头产业的龙头企业,玉泉食品目前年产各类罐头5万余吨,其“蒙水”品牌黄桃罐头曾入选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指定产品,当前产品出口美国、俄罗斯、德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占企业总营收的15%。

从“一口铁锅”到百亿集群

产业数据折射发展轨迹

在平邑县罐头产业体验中心的展厅内,一口直径约80厘米的铸铁锅、泛黄的1982年罐头生产培训班讲义、贴有“平邑县食品厂”字样的玻璃罐头瓶,构成了产业起步阶段的实物档案。“1980年前后,当地村民刘广文用这口铁锅熬制出第一瓶糖水罐头,此后家庭作坊式生产逐渐在全县铺开。”体验中心讲解员介绍,这一时期的平邑罐头以手工制作为主,产品多在周边县市流通。

上世纪80年代用大锅熬制罐头工艺

如今的罐头产业发展情况,在展厅现代展区的动态数据屏上,可窥见一隅:截至2024年8月,平邑县拥有罐头生产及配套企业120家,涵盖原料种植、罐头加工、包装印刷、物流运输等全产业链环节。年产各类罐头90万吨,占全国罐头总产量的35.6%,培育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蒙水”“旺多多”“康发”3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认证。

未来,平邑县将着力“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体验中心内设置的“罐头文创展区”,陈列着以罐头造型设计的钥匙扣、冰箱贴等产品,相邻的九间棚风景区也推出了“罐头产业研学线路”。2023年11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平邑县“中国罐头之都”称号。

党建+产业模式带动增收

6000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平邑县罐头产业的发展,始终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记者从平邑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通过“党建+产业”模式,成立罐头产业集群党总支,推动17家非公企业党支部与乡镇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扶贫车间15个,吸纳530余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则解决了原料供应与农户增收的双向需求。玉泉食品与平邑县武台镇、卞桥镇等乡镇签订黄桃收购协议,划定3.2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企业派技术人员定期指导农户种植,按保底价收购鲜果。“2024年我们收购黄桃1.8万吨,带动种植户2100余户,户均增收2.8万元。”玉泉食品采购部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当地企业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30万亩果蔬种植基地发展,“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等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果子”。“我们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免费提供种植技术,让大家放心种、不愁卖。”玉泉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企业带动6000多户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3400余元。

各企业党支部与管理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从家庭作坊到全产业链集群,从国内流通到全球布局,平邑罐头产业的转型,既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产业协同的产物。如今,平邑县正推进罐头产业高端化转型,已有11家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3家企业启动欧盟、日韩等国际市场认证,这座“中国罐头之都”正加速向全球罐头产业重要基地迈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边艺 毋馨甜)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