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我国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扩展到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

央视新闻 10:57

今天(10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得到切实保障,生存、发展、安全等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对象范围明显拓展

针对我国孤儿、弃婴明显减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权益保障成为社会关注重点的实际,民政部门逐步把儿童福利保障范围由孤儿、弃婴扩展到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残疾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等所有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

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在生活保障方面,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标准均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26%,有效保障了他们的生存发展权益。

在医疗康复方面,加强困境儿童医疗保障,资助孤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治疗。

在教育服务方面,促进流动儿童均等接受教育,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截至2024年底,共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高等教育。鼓励各地多渠道开展困境儿童助学工作。

在心理关爱方面,做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从2024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将心理健康关爱作为重点内容,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在安全保护方面,持续防范打击侵害困境儿童权益行为,对临时遇困遇险儿童及时采取救助保护措施,筑牢困境儿童安全保护体系。

在监护责任方面,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现代监护制度,发挥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支持作用,让每个孩子有人看、有人管、有人关心。

资源支撑更加有力

“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功能优化,开展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一体化服务。探索“开门办院”,为社会上有需要的儿童提供服务,推动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保护和关爱服务。全国已累计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2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58.3万名,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核查、关爱服务等工作,成为广大困境儿童身边的守护者。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崔可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